DB2305∕T 038-2024 水稻种质对纹枯病抗性评价技术规程(双鸭山市)

ID

8265BD4C605D453CAC3580C3298087A2

文件大小(MB)

0.3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16 DB2305,双鸭山市地方标准,DB2305/T 038—2024,水稻种质对纹枯病抗性评价技术规程,2024-08-30 发布2024-09-30 实施,双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05/T 038—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宝清县小城子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晓贺、姚亮亮、顾鑫、吴彦龙、于昌红、丁俊杰、申宏波、高雪冬、邱磊、,张茂明、王自杰、张家智、付久才、马瑞、刘伟、王庆胜、黄成亮,DB2305/T 038—2024,1,水稻种质对纹枯病抗性评价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种质对纹枯病抗性的苗期接种鉴定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质纹枯病抗性的苗期离体叶片接种鉴定和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稻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水稻形成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鞘、叶片,形成云纹状病斑,俗称烂脚病、,花脚病、云纹病。田间症状见附录A,3.2,抗病性,植物与病原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3.3,接种物,人工制备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病害的微生物病原体,本文特指培养好的表面长满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菌饼,DB2305/T 038—2024,2,3.4,接种体制备,制备人工接种使用的水稻纹枯病菌菌饼,3.5,离体叶片,水稻叶片从植株体上分离出来放置于特定培养液中用于接种试验,3.6,抗性评价,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定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4 病原菌来源,选择经过纯化和鉴定的水稻纹枯病菌,5 水稻种质的种植,供试水稻种质分别装入纱网袋,每份种质播种50粒,经过常规浸种催芽后播于育苗大棚或育苗室,内,并进行常规肥水管理。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标准,6 接种,6.1 培养基的配制,6.1.1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将去皮马铃薯200 g 切成小块,加水1000 mL 煮沸25 min,用四层纱布过滤,过滤后加入琼脂,20 g,煮沸后加入葡萄糖20 g,加水定容至1000 mL,121℃下湿热灭菌25 min,6.1.2 6-苄氨基嘌呤(6-BA)溶液的配制,40 mg/L 备用液配制:用电子天平称取6-苄氨基嘌呤40mg 置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搅拌至溶解,溶,解后倒入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0 mL,利用pH 试纸或pH 仪测定pH 值,利用弱酸或弱碱调制pH,值为7 ,备用,6.1.3 接种体制备,DB2305/T 038—2024,3,将活化的水稻纹枯病菌用打孔器取直径5 mm 菌饼放置于灭过菌的PDA 平板中央,28℃ 培养箱,内培养48 h,用打孔器取菌落边缘直径5 mm 菌块,沿培养皿菌落外缘打孔取菌饼。该菌饼为接种体,6.1.4 离体叶片接种,水稻4 叶期,选取健康叶片,将叶片剪成6 cm 长小段,放置于覆有3 层滤纸的直径9 cm 培养,皿中(培养基及滤纸经高温灭菌),每皿放置4 个叶片,叶片正面中央接种直径5 mm 的菌饼,培养,皿内加入无菌水配制pH 值为7 的40 mg/L 6-苄氨基嘌呤(6-BA)溶液10 mL,6-BA 溶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培养皿内湿度,同时保持健康叶片不失绿。接种后将培养皿置28℃ 恒温光照培养箱中,14 h,光照,10 h 黑暗培养。培养期间,接种培养皿的盖子盖着。多个培养皿可以进行叠加放置。每个种质,共取12 个叶片,分别放置在3 个培养皿中,即为三次重复,7 病情调查,7.1 调查时间,接种后24 h 调查发病级别,7.2 调查与记载,每次重复的发病级别以发病最严重叶片病级为最终发病级别,每份种质的最终发病级别为3 次重,复的平均值。调查表见附录B.1。种质的最终发病级别计算公式如下:,种质最终发病级别=1/3 ×(重复1 发病级别+ 重复2 发病级别+ 重复3 发病级别)(1),8 抗病性评价,病级标准见表1 要求,表1:水稻种质对纹枯病抗性评价标准等级表,病级标准病斑面积表现情况,0 级(免疫) 无病斑,1 级(抗病)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8 以下,2 级(中抗)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8~1/4 (不包括1/4),3 级(中感)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4 ~ 1/2 (不包括1/2),4 级(感病)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2 ~ 3/4 (不包括3/4),5 级(高感)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3/4 以上,注:原始数据和抗性评价记载参见附录B.1,DB2305/T 038—2024,4,附录A,(资料性附录),水稻纹枯病田间症状,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严重时,可深入茎秆内部引起植株倒伏。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装的病斑,中部灰绿,色至灰褐色,最后病斑中部呈草黄色至灰白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

……